现在我的主力战靴有三双,它们分别是predator 18.1 ag(JP275),x 19.1 tf(JP270)和one 5.3 mg(JP275)。由于场地状况的不同,我会选择不同的球鞋实战。下面我会分别介绍它们成为主力战靴的原因。
先说predator,这双球鞋是我最喜欢的,我甚至常常为了穿这双球鞋而费力寻找一些好的场地踢球。我选择的是“team mode”团队配色。黑白红的色彩搭配十分经典。作为阿迪达斯球鞋中主打Control(掌控)的系列,猎鹰的触控球体验自然不遑多让。柔软细腻的织物鞋面搭配海绵垫层,让每一次触球都无比丝滑。穿上这双鞋,我可以在有球处理上有更佳的表现。要说这双鞋最让我满意的地方,那必然是推杆区了。无论是短传还是推射,触球都很容易找到位置。尤其是地面传球这一项,平时有时候技术动作变形会导致球弹起,而猎鹰柔软的推杆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失误的发生。再来说说缺点吧,这双鞋唯一的小瑕疵就是为了保证良好的传控体验而稍稍牺牲了球鞋的灵活性,所以以速度和敏捷见长的朋友可能会稍有不爽。不过对于我这种不依靠速度的技术流中场球员来说,还是非常适合的。
下面来说x 19.1 tf。这是一双完完全全的小场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的大底实在是太太太太太软了!踢11人制比赛的时候,经常有蹬不上力的情况发生。而在踢八人制比赛的过程中,我还因为这鞋的抗扭转能力较差扭伤过。不过抛去大底,这双鞋的其他性能还是可以的。如果用“润”形容猎鹰的触感的话,那么可以代表X触感的字就是“脆”。鞋面延续了速度型球鞋的轻薄干脆,出球感觉还是比较清晰的,在盘带过程中的鞋面给予的反馈相较猎鹰更直接。现在学校的场地状况比较差,所以平日球队训练我多会选择这双球鞋。
最后登场的是one 5.3 mg。上文提到的tf大底问题是我购买mg的主要原因。购入的价格大概在300RMB左右,性价比蛮高的(虽然由于疫情现在200出头就能买到吧,有点心酸)。到手弯折鞋底,发现硬度非常高,单手很难弯折。鞋钉短小细密,可适应多种场地。这一点在我的实战过程中得以验证。主场(适合tf的场地)比赛时穿着这双鞋毫无问题,在有的客场(可以上ag-pro的场地),这双鞋也不会出现打滑的情况。这样看来,puma的mg大底还是比较优秀的。再来说说鞋面,鞋面被缝合线一分为二,脚弓和正脚背经常触球的区域采用牛皮,触感还不错。其余地方的人造材料较硬,提供支撑。论起这双鞋的缺点,那就是外脚背触球的感觉少有生硬,而且后跟包裹不是很出色。不过性价比摆在那里,还能有什么过分的奢望呢?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了。这三双球鞋会是我未来几年内的主力,它们见证了许多高光时刻和让我记忆犹新的瞬间。总有一天,我们不会再穿上球鞋,在绿茵场上驰骋;但是翻箱倒柜找出它们,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荣光。这大概就是球鞋所带给我们的吧。
猎鹰18确实是双好鞋
x 19.1 tf。的大底实在是太太太太太软了! 赞同
lz第五张照片好熟悉 是北京的奥体吧 这场地 只能tf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