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注册
  • 其他球鞋
  • 今日 0
  • 帖子 23383
  • 关注 641
  • 其他球鞋 其他球鞋 关注:641 内容:23383

    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拉黑名单
  • 当前位置: 偶偶足球装备网 > 其他球鞋 > 正文
    • 其他球鞋
    • lv.2
      毁鞋怪

      逛论坛的朋友一定经常能看到有人吐槽一款鞋的底太软,为此偶能也推出了碳板产品,但碳板究竟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关于一双足球鞋的中底,到底应该软一点好还是硬一点好呢?有朋友反馈太软的底踢久一点会脚酸(很多TF都有这个问题,最近反馈比较多的比如X19.1),也有朋友反馈因为太硬的底而脚酸、硌脚、膝盖脚踝有压力等等(参考彪马MG)。

      首先,我们简单说一下国内业余球的现状。

      国内普遍的场地状况无需多言,所以很自然tf成了很多人的首选——不论是5人小场还是11人大场,尤其是年纪大一些的兄弟,考虑到年龄、肌肉力量等因素,为了多踢几年,还是会首选TF球鞋,这里就存在一个供求的不平衡,论坛里见到很多兄弟发帖抱怨,说希望耐克别tm瞎设计了,TF照搬FG鞋面就完事了,但厂商的确在设计TF球鞋时是偏向小场的,可是国内很多人穿TF不一定只踢小场。

      如果你拆过不同的鞋,就会发现事实上各大厂商对TF球鞋的定位还是偏向小场的,比如X17+TF的中底和中端ag刺客的中底就不一样,X17+已经是在很多人眼里的大场TF神器了,但其实X17+的中底也只是一层类似毛毡布的面料,后跟覆盖一片eva用于减震,在eva对应的中底外侧还会有一片增加了强度的材质,但材质也是比较软的,而AG的中底就是尼龙了,不论前段还是后段硬度、强度都明显高于X17+,类似的,被很多人奉为大场神器的Bomba,包括最近很火的SF7 TF的大底结构和X17+也是一样的,有兴趣的兄弟可以回去摸摸这几个鞋的中底,再对比一下ag的中底,那些无中底的tf就更不用说了,至于无中底的顶级AG、FG,实际上就是把传统中底整合到了外底上,有时间我再开帖单独讲。另一个这几年很火的彪马MG的中底,穿过的都体会过这个中底有多硬,我曾经拆开过一双one5.3,结构和顶级的结构是一样的,那个中底的中后段非常硬,密度非常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反馈彪马mg比AG、FG脚感还硬的原因,但这个中底的前掌却是用的和x17+的那种类似毛毡布中底一样的材质,可见MG大底的设计正如其名Multi Ground所言,追求大小场的兼容和平衡。所以很自然的,在耐克阿迪相继取消老AG之后,MG成为新一代神器就可以理解了。

      具体我放几张图片对比一下

      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

      这是X16.1 X17+的中底结构

      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

      SF7和刺客13 pro的中底结构,和X17+是一样的,Bomba我就不拍了

      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

      大场鞋的中底就不一样了,这是ds light hg的中底,低端刺客10的底我就不拍了,结构一样,但有更大的弧度,强度也更高一点

      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

      这个是彪马MG的中底

      但,毕竟大家只是业余踢踢球锻炼身体,而且大多数业余球的强度也并没有很大,为了多踢几年,很多人还是更愿意选择TF球鞋。所以,作为国内足球鞋玩家聚集地之一的偶偶论坛,当即将要发布第一款球鞋时,自然是有很多人期待的,目前看来,的确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抛开造鞋要面对的种种具体问题不谈,有很多想法需要一步一步实现,刚开始做鞋第一要解决的当然是鞋型鞋楦,所以这就就这几天论坛里争论很激烈的碳板位置的问题展开我的分析。

      先借用两个钉鞋的底来说明,分别是阿迪的顶级老AG和刺客MV11,MV11的底在好场地上的弹性,相信穿过的都有体会,但如下的对比图你会看到,其实加强梁的硬度MV11并不比阿迪的老AG好(FG我也有对比过,只是目前手边没有底了,但效果是一样的),但为什么MV11蹬地反馈好过阿迪的AG呢?原因在与MV11的底弹性更好,有人说MV11穿着跑起来感觉像踩着一对弹簧。借此我想说明的是,为什么要用碳板而不是尼龙?因为实际上,如果只是提供抗扭转,那么尼龙其实就足够好了,耐用性和成本也比碳板更低。之所以我们更偏爱碳板,主要在与碳板的回弹

      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

      那么,当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双tf而不是ag、fg的时候,碳板的位置到底如何选择?就成了一个问题。

      在此之前我们先简单分析一下跑动受力。

      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

      此处借用台湾大神涂火龙的分析文件,起跳蹬地时,受力最深的点在自然踩踏状态下位于左图红圈处,侧向踩踏时则是右侧红圈处。

      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

      由上图中拇指球踏位处放大后可看出下图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跟地面形成约45°角的踏面,这样对于起跑或是冲刺都会有极明显的帮助。

      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

      上图为模拟起跑时的踩踏感受图,就如同田径赛的起跑架,那么,碳板的作用就好像就直接在鞋内底放置了一个起跑小平台,起到更好的助力回弹的效果。

      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

      而延伸到后面的碳板则可以兼顾中部抗扭转的作用。

      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

      这里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如果用全掌碳板中底会不会效果更好呢?首先我们注意ds light的中底的一个细节

      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

      在前掌弯折的位置开了一个槽,因为前掌需要经常弯曲,前面提过,碳板的耐用度是欠佳的,(参考无数sf4碳板断裂的案例),所以前掌如果碳板长度过长,那么其使用寿命将会打折扣,这个杠杆原理,不需要我再科普了。至于后跟,体验过彪马mg的兄弟可以回想一下那个中底对脚跟、脚踝的压力,有没有够酸爽?而碳板的硬度比彪马那个中底更高,如果覆盖到后跟,减震效果将大打折扣,这个很好理解我不需要太多说了。

      顺便这里提一句大底上包的问题,考虑到OUMARK I是袋鼠皮鞋面,急停的时候,由于鞋底部的不稳定无法支撑刹车的动能,而把本来该由鞋底支撑的动能改由鞋面去支撑了,这应该就是袋鼠皮鞋款会越穿越松的主因之一。下图中橙色线为对地面施力角度,红线为地面回传的反作用力角度。

      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

      由图可知地面透过变型的鞋底所回传对脚底的反作用力是斜向外侧约45度角的扭转应力。这个角度的应力脚指头因难以支撑而外翻。过程容易对大拇指及拇指球踏位旁侧产生重复性的磨擦。

      那么,前掌不完全覆盖碳板则可以给大拇指留有缓冲的空间,而上包的大底则能协助鞋面提供侧向的支撑,当然代价是牺牲一部分的灵活度。

      据我了解,前面所提到的受力重心点的问题,由于tf球鞋的限制,鞋底很难像刺客那样作出生理弧度,因此,OUMARK I配上了新款小章鱼鞋垫,在大拇指和拇指球踏位做了凹槽,这样一来可以大大缓解之前反馈很多的偶能鞋垫磨脚的问题,二来可以让脚整体在起跑的时候保持更平的角度,减少外翻造成的额外压力。

      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

      关于中底碳板的问题

      当然,碳板放置在这个位置,在增强了对启动的辅助的同时,带来了对灵活度的牺牲,但从这里可以看出OUMARK I对与国内草根足球现状的考虑,权衡之下,做了更均衡、兼顾、稳妥的选择。

      最终到底反馈如何呢?相信市场会给出直接的反馈。

      lv.2
      拆鞋哥么么哒
      回复
      lv.2
      毁鞋怪
      原谅我夸张的水印,没办法之前惊雷兄文章被盗用过
      回复
      好帖 bd
      回复
      非常专业的科普文
      回复
      太感动了,我竟然和大佬想法一样,感觉仔细观察结构真的能有不少感受,避免产生很多无解
      回复
      lv.6
      VIP
      匠哥牛批
      回复
      这么好的贴,要是正常来讨论的人会进来发表一下意见。而黑子杠精就会选择性失明。
      高下立判。
      回复
      大版主
      lv.4
      找bug小能手

      匠哥牛逼,好贴

      回复
      lv.6
      VIP
      官方
      良心好帖,喷子和马甲都看看,我都懒得回复你们那些喷贴,有这时间安排新品上市不好咩
      回复
      专业,所以我想请问一下我穿future 19.3 mg一会儿脚底板就酸的受不了,特别是前掌偏向大脚趾的位置,这是跟大底硬度有关么
    • leftori脚底板酸大概率是因为中底硬,大拇指的话就不好说了
      拉黑 4年前 手机端回复
    • zhou_那个mg就是钢板,全掌中底加硬底。我是整个脚都吃不消,特别是后跟,一场校内比赛下来前脚掌磨泡,后脚跟跟断了一样。
      拉黑 4年前 电脑端回复
    • burning我是大拇指肚磨泡
      拉黑 4年前 手机端回复
    • 李非凡得换缓震好点的鞋垫,mg无缓震,大底硬
      拉黑 4年前 手机端回复
    •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实时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