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落幕,2021-22赛季已经蓄势待发,为了能在新赛季开个好头,PUMA也趁势推出了全新的“Faster Football”套装。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得出,PUMA是希望再一次用速度来征服绿茵场,那既然提到速度,旗下的Ultra自然是当红头牌。果不其然,这次更新换代的Ultra 1.3也是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为整个速度足球鞋领域注入了新的动力。
这次我们为大家介绍的Ultra 1.3首发配色采用了非常有张力的红色,这种能够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颜色恰恰也代表了对速度的一种追求,配合这个简洁的白色logo,颜值这一块PUMA总是能够拿捏的非常到位。
Ultra 1.3的整体外观造型没有走当前流行的高帮风格,还是扎扎实实的传统低帮设计,MG版本的鞋身重心比较低矮,配合它这个微微上扬的鞋头,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辆准备时刻冲出去的法拉利。
此番为大家介绍的是MG版本,和FG相比MG不仅仅是简单的换了大底类型,为了做出更接地气和差异化的产品,MG的鞋头要更加饱满挺拔。这也是充分考虑到MG适配的人群主要是以脚掌普遍宽厚的国内草根球友为主。
想要获得更极致的触球体验,顶级的配置和科技缺一不可。Ultra 1.3的鞋面依然是MATRYXEVO科技打造的混合编织鞋面,和前作相比它的提升点在于:根据不同的区域进行了差异化布局。比如说在鞋头触球区域它编织纹路非常密集,能够让你清晰的感知每一次触球。在鞋身两侧编织纹路变成小格子、距离加大,最大程度去减少鞋身重量,这种差异化也是未来足球鞋针织材质演变的主要方向。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这次Ultra 1.3的鞋面最外层是全膜覆盖,重要的是GripControl Pro这个涂层的手感也更加涩一点,便于控球。
一体化鞋舌是类似之前evoKnit这样的弹力织物,整体的舒适度和包裹感都属于上乘。要提一点的是,之前的Ultra1.1包括1.2,鞋型都普遍比较宽大,不少人都反映太宽了,穿进去脚会在鞋仓里面来回晃动并且鞋面有难看的褶皱,鞋脚合一的体验非常差。Ultra 1.3就吸取教训,收窄了鞋型,让鞋面更加贴近足部,如果你觉得之前的Ultra太宽了,不妨试试调整之后的1.3,会有惊喜给到你。
在鞋面标定已经被限制死的情况下,如何再为鞋身减负成为了不少大厂挖空心思的课题。PUMA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改变区域的针织结构,用这种近似透明的方式来尽量去减少冗余重量。它的鞋内侧采用了SpeedCage的笼式骨架,在鞋身两侧进行了大量的镂空设计,配合这个区域大网格编织鞋面,这个区域的触感相当干脆和直接。
鞋身后半部分可以看到蓝色的粗壮纱线,它们就像一根根粗壮的缆绳分布在后段,为鞋面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强度。
MG版本的后跟是内置保护罩杯,造型扎实稳重,这一点和FG版本不同。
这次Ultra 1.3另外一大看点就是MG版本也进行了升级调整,可以看做是MG 2.0。简单粗暴的来看就是,将原来密集短小的鞋钉排布形状、方式做了减法,鞋钉加粗、间距拉大。这样做的原因是不少人反馈原来密集短小的鞋钉对于一些人草场地有挂草或者跑动不利落的影响,这种做法确实是解决了之前的一些问题,不过似乎也有人更喜欢老款MG大底?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还是可以看到至少PUMA中国是在努力去提供新的方案来解决大家的问题,这一点要甩其他品牌几条街。
如果说一定要用现有的参照物来对比这个改进的MG,那么它已经有阿迪老AG或者是老款AGR的味道了。
标配的鞋垫表面依旧是覆盖有NANOGRIP Technology防滑技术,不过有一说一,这个防滑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略遗憾的是鞋垫背面的前后掌减震材质没有做更好的材质替换,也是普通的EVA。对于那些场地偏硬的人来说,MG 2.0可能要偏硬了一些,不过这个很好解决,自己DIY减震材料或者更换鞋垫都可以。
JP 275的鞋垫净长度为27.6CM,前掌最宽处9.1CM。对于正常脚型来说,MG版本尺码正常,鞋头有些许余量,如果是非常瘦的脚或者不需要鞋头有太多余量,可以酌情买小半码。
一直以来,MG的重量都是不少人关注的重点,毕竟鞋子适合场地之后大家都想要它符合轻量化的趋势。JP 275的单只鞋身重量为227.1克(全掌内置中底结构),这个成绩也是其他品牌顶级FG的水准,应该是能够满足大家的要求。
编辑点评:
一双鞋子的性能优化,本质上就是找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Ultra 1.3重新定义了混合编织鞋面,让它更具有国际大牌该有的顶尖水准。MG 2.0则完全是根据国内玩家的需求做出的调整,这些改进都是非常积极的,至少在品牌好感度上大大提升。结合前阵子同国内新锐潮牌的一些联名操作,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PUMA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全黑